搜尋
菜單
電動輪椅不能駛上馬路交局擬研限速
2022-02-10 23:08:20

 

        【本報消息】運輸工務範疇今年度施政方針提及預計今年下半年完成《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2030)》,交通局表示將爭取今年上半年展開公開諮詢,方案會適時公佈。另外,新巴士合同去年生效,並實施新的評鑑機制,包括將乘客滿意度佔比由一成增至四成,兩巴去年上半年的評分由上一期的「B」分別下跌至「B-」和「C+」,當局認為評鑑機制已調整,與此前的評分沒有太大可比性,並形容初步滿意兩巴服務表現,但認同仍有改善空間;去年兩巴共獲取約13.8億元收入。

        交通諮詢委員會舉行今年度第一次平常大會,會上交通事務局向交通諮詢委員會簡介今年重點計劃及回顧去年工作。會後交通局局長林衍新連同兩巴代表等報告會議內容時表示,去年公共巴士共載客1.93億人次,日均52.9萬人次,比2020年增加16%,但比疫情前2019年的2.29億人次減少16%;全年日均班次約9,400班,同比增加約8%,日均行駛約13.7萬公里,同比增加約一成。巴士車長超過1,400人,同比相若,平均年齡為49.2歲。

去年巴士服務預算9.7億元

林衍新表示,特區政府繼續緊守善用公帑原則,去年用於巴士服務的預算約9.7億澳門元,少於2020年;兩巴去年共獲取約13.8億元的服務收入,包括約3.31億元社會負擔、約6.35億元財政援助及約4.15億元票款收入;其中新福利服務收入合計為6.88億元,澳巴為6.94億元。他認為新巴士合同更能節約公帑之餘,市民乘車的便利性和人次都有進步,運作達到預期效果。

去年上半年為巴士評鑑機制調整後第一個評鑑期,當中將「乘客滿意度」的佔比由原來的一成增至四成,提升公眾參與度,並增加收集乘客意見的渠道,結果兩巴的評分均較2020年下半年下跌,其中新福利由「B」降至「B-」,澳巴則由「B」降至「C+」。2021年有544宗歸責巴士公司的交通意外,較2020年的409宗增加33%,每十萬公里的交通意外為1.1宗,較2020年的0.9宗增加22%,但較2019年減少27%。

        目前兩巴營運車輛有967台,當中七成五為低地台車輛,接近七成備有輪椅停靠設備,去年增加46台增程式電動巴,連同已抵澳待營運的200台增程式電動巴,新能源巴士佔比已超過三成以上,林衍新指出,考慮本澳實際情況,增程式電動巴是本澳目前較好的選擇,會上亦獲委員認同。會上兩巴代表亦介紹了新購入的增程式電動巴士及引入的安全行車輔助設備。

十年規劃參考重慶交通經驗

        交通局在會上報告了今年重點工作,包括完成新一個十年的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早前立法會施政方針辯論上曾透露已委託重慶及澳門大學研究,問及目前研究有何進展時,林衍新表示,新一份規劃希望參考重慶人多稠密、道路狹窄下的立體交通規劃經驗,方案會適時公佈。

另外,局方在會上並報告了會繼續推動智慧交通,完善收集實時數據,其中去年七月已試行巴士聚集預警系統,收集某一範圍內的車速及巴士聚集數量,當達到觸發條件時便會通知兩巴、治安警及交通局以執行應急計劃,當局會繼續優化該系統;並且會提高智慧交通燈組比例;陸續推出更多電子化服務,如駕駛執照網上續期等。

為完善步行網絡,當局計劃在筷子基沙梨頭北街與俾若翰街交界興建行人天橋,取代現時以斑馬線為主的過路設施;林衍新表示,隨著社會發展該處的車流量增多,當局已在此實施交通整治提升了約兩成交通流量,但長遠認為將人車分流會較為合適,行人天橋會連接快達樓、宏開大廈、沙梨頭北灣及俾若翰街,建成後能免卻停車等待行人過馬路的時間,期望日後能再增加約兩成交通流量。目前已展開該行人天橋的設計工作。

        早前有老翁駕駛電動輪椅在馬路上逆駛與的士相撞引起社會關注,林衍新指出,電動輪作椅作為行人醫療輔助設施,應在行人道上行駛,不能在馬路上使用,即使遇個別情況如道路狹窄無法通行而被迫在馬路上行駛,亦應盡快回到行人道上。

        他承認現行法律未有規範電動輪椅,特別是對速度作規劃,局方已注意到有關情況,未來修改《道路交通法》時會建議規範電動輪椅的時速,參考外地經驗,大部份的限速為每小時六公里,對於電動輪椅的車型以至車速等當局會持開放態度聽取社會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