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菜單
騙案大增司警局即推「全民防騙推廣周」
2023-03-12 22:57:07

 

        【本報消息】雖然警方不時提醒市民提防詐騙,但近期不論是「猜猜我是誰」或是假冒政府人員,以及網戀及殺豬盤,均不時有市民墮入各式各樣詐騙局「中招」個案出現,其中電話詐騙和網絡詐騙案繼去年錄得約兩成升幅後,今年首兩個月兩類型案件更出現急增情況,騙徒也成功騙走了1,760萬澳門元,當中的電話詐騙案宗數更是去年同期的三至四倍。為此,司警局近日展開「全民防騙推廣周」活動,透過多項活動向大眾推廣防騙資訊,務求深化全民防騙意識及能力。

        司警指出,今年至今舉報的39宗電話詐騙案中,有17名受害人是大學生,僅他們就合共被騙走約250萬元;事實上,過去一個星期警方就公佈一宗報稱損失超過數百萬涉及網戀的「殺豬盤」,60多歲女受害人被「新加坡男朋友」遊說投資加密貨幣損失高達675萬元;同期還發生多宗「公檢法」電騙案,大多數中招者均是內地大學生,最高一宗報稱損失80萬元,也有年齡介乎60多至80多歲本澳女長者在家中固網電話收到「猜猜我是誰」電話上當受騙失財。

        司警已針對電話和網絡詐騙犯罪積極構建「預防、挽回、打擊」三者結合的防治模式,包括2017年開始構建的「反詐騙聯動機制」,同年推出的緊急止付至今成功挽回46宗案件,緊急止付約800萬元,2019年與銀行業界推出的「可疑匯款勸退」措施,至今有80宗案作成功挽回1,200萬元。

        司警去年10月與銀行業界再次合作推出「線上可疑匯款勸退」措施,當居民透過手機銀行匯款金額超過三萬元到海外時,手機屏幕會即時提示居民要小心了解是否涉及詐騙等情況的彈窗,至今已向約1,700萬元轉賬作出提示;同時,司警近期也與不同國家及地區執法機關合作,推出詐騙帳戶預警措施,即與情報機關交流一些涉及詐騙的帳戶,並透過在國際刑警取得的詐騙帳戶資料轉交予銀行業界,若有居民轉賬到這些詐騙帳戶時,銀行業界會即時提醒並停止轉賬,近幾個月已成功制止約200萬元轉賬。

「我最愛的防騙金句」投選活動

與此同時,司警連日來也加緊從各個渠道推廣防騙資訊,喚起公眾對新型騙案的關注和警愓,其中「全民防騙推廣周」活動上周六起一連九日在氹仔星皓廣場舉行,活動設有教育展板、模擬騙案和匯款提示的互動體驗活動、防罪攤位遊戲,場內滾動播放最新防騙宣傳短片,向市民介紹預防電信詐騙的防罪資訊。

局方也由即日起至4月11日期間舉辦「防騙金句齊投票」有獎活動,市民可以10條簡單易記的防騙金句進行評選,參加的市民可透過掃描活動二維碼登入評選專頁,選出「我最愛的防騙金句」並填妥個人資料便可參加抽獎,有機會獲得富豐獎品。

        另外,司警社區警務組人員日前到青洲坊會頤康中心舉辦預防電話詐騙專題講座,約40人參加;司警人員在講座上為居民介紹「假冒政府部門或司法機關」、「猜猜我是誰」等方式的電話詐騙的作案手法、典型案例和防範辦法,再三提醒居民政府部門及司法機關不會透過電話錄音向居民發出通知、索要個人和銀行帳戶資料,如接獲類似電話,應保持冷靜並立即掛線,以免墮入不法分子的圈套;倘遇到可疑情況,應致電司警局防詐騙查詢熱線或報案熱線求助。

根據司警統計資料,去年網絡詐騙仍然保持升勢,全年錄得610宗,按年升幅為17.5%,涉及網購、色情服務陷阱(俗稱「假援交」)的騙案升幅相對顯著,年內也出現訂貨、刷單打賞等新興詐騙手法,造成居民和商戶不少損失。

訂貨騙案是去年最新出現的詐騙手法,騙徒對商戶聲稱訂購貨物,付清貨款後再透過通訊軟件聯絡事主,要求向指定「供應商」訂貨,並傳送一張偽造的銀行轉帳記錄相片以示已預付貨款,當事主代其向「供應商」支付訂金訂購後發現無收到轉帳款項,與騙徒失聯後方知被騙,去年這類騙案錄得28宗,涉及餐飲、零售等行業,報稱總損失金額348萬元,最高一宗損失49萬元,逾六成案件報稱損失三萬至15萬元以下,四分之一損失達15萬元或以上。

另外,去年司警收到99宗刷單詐騙,是前年的6.6倍,三分之二的受害人是女性,近八成是未滿35歲的青年。同時,網戀詐騙案的受害人繼續以女性為主,過去兩年都約佔九成,去年受騙人的年齡介乎19歲至7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