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消息】為配合10月4日「世界動物日」,市政署將於10月份舉行多場科普教育活動,讓市民有更多了解自然生態的機會,加強本澳的科普教育發展。
「世界動物日」是由一群生態學家於1931年時提出,最初目的是希望喚起世人對瀕危生物的關注,其後慢慢發展為關懷所有動物。為配合「世界動物日」,市政署於十月份將舉行兩項科普教育活動,有興趣的居民可由九月18日至25日期間透過一戶通或親臨市政署綜合服務中心或各市民服務中心及其分站報名,先報先得,額滿即止。
「探索濕地生物及外來種移除活動」將於10月4日日及7日上午九時半至11時半在龍環葡韻舉行,對象為八歲至60歲澳門居民(12歲以下兒童須有一名成人陪同),每場15組(每組最多兩人),費用全免。活動透過科普解說、觀察濕地間的生物,學習生態觀察、濕地生態系統及部分濕地生物等的相關知識,同時透過體驗移除外來入侵物種的工作,認識外來入侵物種對生態造成的影響及辨別有關生物的技巧。
「探索澳門動物標本展示館」將於10月7日及8日下午三時至四時在澳門動物標本展示館舉行,對象為五歲至80歲澳門居民(12歲以下兒童須有一名成人陪同),每場25人,費用全免。澳門動物標本展示館是以科普教育為原意所打造的設施,亦是澳門首間針對動物及自然生態的展示館,展出約140件展品,介紹動物及生態等知識,當中包括本澳已絕跡的穿山甲,以及澳門特有物種—澳門南海溪蟹等,滿足民眾對大自然的好奇,是認識各類動物及其與生態環境關係的科普教育場所。
-
2023-11-30 21:54:40
-
2023-11-30 21:52:21
-
2023-11-30 21:50:26
-
2023-11-30 21: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