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菜單
本澳貧窮兒童近半來自單親家庭
2021-01-28 22:46:54

 

【本報消息】由澳門明愛與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合作進行,澳門基金會資助的《澳門貧窮兒童狀況研究》發佈研究結果,研究團體針對研究所得,倡議本澳應開展兒童健康普查、加強兒童心理輔導、加強對單親及新來澳人士家庭的援助。

研究機構舉行新聞發佈會,由明愛總幹事潘志明、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副教授陳錦棠、高級講師吳耀輝介紹研究結果,由於澳門缺乏一個對「貧窮」或「貧窮兒童」的清晰定義,為此,研究機構選取了領取援助金家庭、低收入家庭(家庭月收入不超出「社會融和計劃」限制)或領取「社會融和計劃」援助之家庭、使用「明糧坊短期食物補助服務」之家庭的兩歲至12歲兒童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同時採用問卷調查和焦點小組訪談的方式進行,包括抽取146個合資格樣本進行數據收集及資料分析,同時安排貧窮兒童焦點小組、非貧窮兒童焦點小組、貧窮兒童之家長焦點小組、非貧窮兒童之家長焦點小組推行深度訪談。此外,還利用身體分析儀(BCA)進行身體質量測試,測試對象包括貧窮兒童134人、非貧窮兒童64人。

    研究發現,在身體質量指標及其他健康指標,包括體重、體脂肪率、體脂肪量、肌肉量,貧窮兒童在正常值範圍的比例人數亦明顯高於非貧窮兒童組別,反映貧窮兒童的身體品質比非貧窮兒童為佳。在貧窮兒童家庭個案中,單親家庭的佔了46.6%。除此以外,屬於新來澳人士家庭的佔個案數的24.6%,當中來澳門不足18個月的家庭有2.7%;而家庭有持雙程證成員佔11%。換言之,本澳貧窮兒童家庭當中,有三成半是有新來澳或持雙程證家庭成員。此外,家庭成員當中有殘疾人士的貧窮兒童佔17.1%,反映「因殘致貧」這句話可能在澳門的貧窮兒童家庭也應用得上。

明愛倡開展兒童健康檢查

            研究又發現,六成貧窮兒童具有控制自己情緒能力,親子關係負面因素與貧窮兒童在校內被排擠或被欺淩現象具相關性以及近三成貧窮兒童有網絡成癮傾向。對於研究反映澳門一般兒童的體質情況並不理想,澳門明愛建議政府開展兒童健康檢查,制定兒童健康政策,及與辦學團體在中、小學大力開展健康教育,宣傳食物健康、均衡飲食等常識,同時要讓家長意識到其孩子可能面臨的健康危機,及早改善。

   另一方面,面對網絡成癮及校內有被排斥或被欺凌的問題,明愛建議加強專業心理輔導,協助這些個案。同時,建議加強教育界及社服界人員,及早識別和觀察親子關係及親職能力的五個「危機因素」。

單親家庭、新來澳人士家庭、有殘疾成員家庭的較容易導致有貧窮兒童情況出現,為此,明愛建議除了優化上述類別家庭的支援外,同時加強婚姻輔導工作,減少單親家庭出現。另一方面,建議加強家庭財務管理教育,促進有效的家庭理財。並建議未來特區政府可考慮展開大型的貧窮兒童普查,進一步瞭解和掌握澳門貧窮兒童的狀況,並跟進他們的全人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