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菜單
路環市政狗房耗千萬元優化設施設備料季內投運使用
2023-02-28 22:40:41

 

        【本報消息】市政署優化路環市政狗房設施設備,包括增建動物倉舍,增加了35個犬籠和20個貓籠,並增加了醫療手術、辦公及後勤輔助空間,目前正待貓籠等設備運抵,爭取首季內正式投運使用,屆時連同澳門市政狗房,整體收容空間將增加近四成五。

        市政署周二邀請傳媒到路環市政狗房介紹優化後的設施情況,該署的動物檢疫監管處處長蔡淑儀介紹,目前澳門市政狗房設有37個犬倉和36個貓倉,路環市政狗房則設有38個犬倉和10個貓倉。

她表示,基於衛生及安全考量,原則上每隻動物應獨立安放,不宜混在同一倉內,但由於空間有限,長期存在超收情況,目前共有135隻犬、76隻貓收容在市政狗房,犬隻和貓隻的超收比率分別達到八成和六成五,難以按動物體型、性別、健康狀況、其他特殊需要分配倉籠,因此難以確保動物福利、安全和衛生水平。

設施優化可助提升動物福利

        市政署計劃了利用路環市政狗房原停車場位置,以預製組合屋的方式增建動物倉舍,增設35個犬籠和20個貓籠,並增加了診室、手術室、X光室以及辦公及後勤輔助空間,工程預算約1,000萬;設施投入使用後,連同澳門市政狗房合計共110個犬籠和66個貓籠,整體收容空間將增加近四成五,希望能夠舒緩超收負荷的情況,並按隔離檢疫、留置觀察和待領養等功能分區進行使用,進一步促進動物收容和領養的運轉率。

        她補充,過往澳門和路環兩處的市政狗房分擔不同的職能,其中澳門市政狗房主要提供對外服務,以及收容流浪和待領養動物,路環市政狗房則作為檢疫區,包括對由外地移入本澳,以及對非法需要扣押的動物進行檢疫,署方期望透過是次設施優化提升動物的福利。

        蔡淑儀強調署方一直致力改善流浪動物的福利,並提倡「捕捉、絕育、領養」(TNA)模式,對捕獲或被遺棄的犬貓,署方進行體檢、防疫注射、植入晶片等後,健康及性情穩定的犬貓經絕育後均開放領養,並和動保團體合作,由義工對申請領養者進行家訪,以確保配對合適的領養者,增加成功領養的機會。

        疫情三年署方未有發現遺棄動物的情況有明顯增加,但確實影響了領養的數字,根據署方統計,2018年成功領養及領回犬貓共397隻,2019年共598隻,2020年共隻667隻,2021年共671隻,惟去年疫情靜止期令領養數量明顯下跌,2022年領養數字稍有回落至497隻,但領養及領回率亦達到七成。

去年人送毀滅逾二百隻貓狗

        對於坊間有傳市政狗房會對遲遲未有人領養的動物進行人道毀滅,蔡淑儀回應時承認,基於收容空間有限,人道毁滅確實存在,但進行人道毀滅的標準會視乎動物健康狀況和性情,以及是否具有高度傳染性疾病和嚴重傷患等因素,強調是基於動物自身條件,是否有人領養已是後話,每宗個案都必須經由兩位獸醫進行醫學評估,提供專業診斷,並由主管確認後才可施行。

        根據署方統計資料,以犬隻為例,2013年人道毀滅的犬隻有620隻,隨後逐年減少,至2016年減至166隻後,多年來維持在100多隻的水平,去年有136隻,貓隻則有79隻。

        據介紹,新建的倉舍設施已對防風、防火、防水、隔熱等多方面作出考量及調整優化,達到動物倉舍的標準。倉舍均設有機械式通風及冷暖設備,確保通風和溫濕度調節;地面及牆身物料亦選用接縫少、密度高的材質,便於日常洗刷及消毒,以保持環境潔淨衛生。

署方考慮到犬舍以收容中大型唐犬為主,每個犬籠面積約3.5平方米,並劃分為室內及室外活動空間,以符合狗隻的活動需要,傳媒參觀當日署方已安排兩隻體型較小的犬隻遷入新址體驗;貓舍方面,採用模組籠具,每個貓籠面積0.8平方米,內設層板,以增加垂直活動空間,並且分隔生活區及貓砂盤區,貼合貓隻的天性需求。路環市政狗房現時逢周一早上10時至下午三時開放,中午不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