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菜單
106期《澳門研究》刊同善堂研究專輯
2023-08-03 21:30:52

 

        【本報消息】由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組稿編輯的《澳門研究》第106期經已由澳門基金會出版。

        本期的論文欄目特設「紀念同善堂成立130周年」專輯,刊登系列「華人的社會救濟與慈善傳統:慶祝澳門同善堂成立130周年學術研討會」 的研究成果,其中林玉鳳的〈人情紙、米酒罷市與十九世紀澳門華人社團—澳門同善堂成立早期的歷史背景〉一文,探討了澳門同善堂成立前後的歷史背景和相關法律規範,特別考證了澳葡時期的「人情紙」的應用以及其關聯的華人社會事件;鄭振偉的〈同善堂義學早期的發展〉探究同善堂義學從創辦到新小學校舍啟用後的一些具體情況,豐富了澳門慈善團體辦學的早期歷史;婁勝華的〈崔諾枝與抗戰時期澳門的募賑活動〉探討在內地爆發抗日戰爭之後,崔諾枝參與和領導了澳門各界救災會、同善堂等社團發起的募款募物、救濟入澳難民的活動;梁佳俊的〈同氣連枝:早期同善堂的粵港澳慈善足跡〉一文圍繞澳門同善堂成立的社會背景、早期的善書出版等四條線索,從一個側面記述粵港澳三地慈善團體之間、百姓與善堂之間的互動與合作;盧嘉諾的〈慈善救濟、族產辦學與華人跨境殯葬—澳門同善堂藏永租北嶺山地契約的背景、訂立與價值〉探討同善堂所藏的一份民國三十八年(1949)的土地契約,該文以《華僑報》為中心,結合同善堂文獻及口述歷史展開討論,剖析此次交易的動因、意義以及該契約所反映的史料價值。

        同期「論文」欄目還有「公共政策」中胡杰容的〈澳門安老政策的嬗變—去家庭化的視角〉,以及王子成、鍾惠珍的〈澳門公共房屋政策演變歷程、執行困境與改革方向〉;「經濟社會建設」中莫紫瑩、劉丁己、劉旦華的〈社區道德規範對居民垃圾分類回收行為的跨層次交互性研究—基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實證研究〉;「歷史研究」中宋玉宇、葉農的〈改革開放後全球視域下粵澳(中葡)關係史回顧與展望〉,以及楊楚喬的〈葡萄牙學界對回歸以來澳門政經發展研究之評述〉。

        「學術筆記」欄目有楊鳴宇的〈澳門社會保障制度的入息替代率到底是多少?與賴偉良商榷〉,該文認為公積金按實際購買力計算的入息替代率應比賴文估算更低,指出澳門社會保障制度目前得以維持的最重要因素是其高度依賴公共財政的投入,並在文末根據重新估算之數據給出不同的政策建議。

        第106期《澳門研究》定價80澳門元,已於全澳各大書店均有代售,該期的電子檔亦已同時上載至澳門基金會澳門虛擬圖書館網站 (www.macaudata.mo),歡迎讀者查閱。